世界看点:40度高温下的户外工作者:有人一天喝掉8升水
发布时间:2023-07-02 09:48:43 来源:中国企业家网


(资料图)

高温,对户外工作者来说,只是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一部分。
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 胡楠楠

编辑|姚赟

头图来源|视觉中国拎着桶1升装的冰镇冰红茶,齐赫从街边的烟酒超市走了出来。这桶冰红茶刚出超市没多久,瓶身很快就附着了一层水滴,他也不知道这是今天第几次买水了。 齐赫是一名外卖小哥,平时在北京大兴西红门附近跑单。近两周来北京进入动辄40度的“高温模式”,他便只能通过大量喝水的方式,对抗高温、预防中暑。“2块钱1.5升装的大桶矿泉水,我一天要喝四五桶。”齐赫说道。 近日,北方多地迎来超40度的高温天气。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,6月22~23日(端午假期期间)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的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其中,北京自1951年南郊观象台建站以来,首次出现连续两天超过40℃的高温天气。 “(端午假期)那两天,40多度,跑单时就感觉人在桑拿房里。”齐赫回忆道。但即便如此,那两天也没有多休息一会儿,而是像往常一样,正常跑单。 像齐赫一样的外卖小哥,如今已经是城市户外工作者的主力人群。据第一财经报道,美团报告显示,2022年美团平台骑手达到624万人。除外卖员外,快递员、环卫工人、建筑工人等户外工作者,都是需要直面高温的户外工作群体。历史性的高温下,他们都面临着巨大“烤”验。 他们需要面对中暑,甚至热射病的威胁。据北京日报报道,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称,近期由于持续高温,中暑患者明显增多,其中热射病患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接诊6人左右,已接近往年七八月份的高峰时段。 不得不面对高温的他们,都在想方设法对抗高温:有人一天喝掉8升水,有工地将工作时间调整到早晚避开午后高温,还有工人在脖子上挂一个迷你空调降温……

40度高温下的奔跑者,“人就像在桑拿房里”午后一点半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,高温的烘烤下,整个街道都格外安静:路上没有行人,道路两旁的绿植,像是大半月没有浇水,干枯、萎靡;空气的流动速度也像是变慢的,在阳光的照射下,已经看起来有些扭曲的空气让无形的热浪现形;偶尔吹过来的风,像是一台巨大的吹风机开了最热挡,毫无凉意。 整条路上,除了私家车,最多的便是身穿或黄色或蓝色或绿色的外卖小哥,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餐馆和小区之间。 见到齐赫时,他刚跑完午高峰,买了桶水,准备找个餐馆吃午饭,顺便在餐馆休息。通常每天下午一两点开始,外卖配送午高峰一过,齐赫就开始进入他的午休时间。“从下午两点多到五六点,基本没什么单。”齐赫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《中国企业家》观察发现,休息时,不少外卖小哥会在路边树荫下,三两成群扎堆闲聊;有些外卖小哥,则会独自或坐或躺在电动车上,刷刷短视频,或玩会游戏,消磨时光。为了防晒,外卖小哥大多脸上都戴着深色面罩,只露出眼睛,头上戴着头盔或者鸭舌帽。

摄影:胡楠楠

齐赫也是这样。一身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,脸上蒙着面罩,头上戴着头盔,只露出了额头和一双眼睛。不过即使戴着面罩,还是能看出风吹日晒的痕迹,露出的额头晒得黝黑。 齐赫今年25岁,今年三月开始送外卖。每天,不论刮风下雨,齐赫都会雷打不动地跑七八个小时——这是平台对专送小哥要求的最低跑单时间。“有时候愿意跑,就多跑点。跑不动,就跑七八个小时就够了。”齐赫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外卖平台骑手通常分为两类——专送与众包。专送属于平台的全职骑手,每天有要求的送单时间,一般是七八小时,并且不可以拒绝系统的派单。派送距离也多是站点方圆5公里,不会太远。而众包属于兼职骑手,可以随时接单,也可以随时下线,不想跑的单子也可以拒绝系统派单。齐赫还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如果众包骑手送单超时,会扣钱。但像他们这样的专送骑手超时,则不会扣钱。 齐赫每天能赚200多元。他觉得收入在同行属于中等水平,“有比我跑得多的,也有比我跑得少的。”齐赫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端午假期40度高温下,齐赫也没多休息一会,仍旧正常跑单。40度的高温让他印象深刻,“跑单时人就像在桑拿房里。”齐赫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跑外卖前,齐赫做过很多工作:在工厂干过,也在餐馆端过盘子,以及一份在他看来最好的工作,画CAD图——这份工作在齐赫看来“轻松,还有双休”。不过相比那些工作,齐赫觉得跑外卖还可以。“每天跑七八个小时,时间也不算长,也挺自由。”说到这里,齐赫略一停顿话锋一转表示,“(送外卖)唯一不好的一点,就是热。” 不过齐赫也有自己应对高温的方式。“把自己捂严实,把防晒做好,多补充水分,就可以了。”齐赫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

对抗高温的“土方子”:一天喝8升水、脖子上挂迷你空调黄色安全帽,橙色马甲,拎着一个2升装的蓝色透明水壶,已经成为赵明和工友们的标配。下午一点四十,赵明和工友们带着“标配”离开宿舍区,步行10分钟后到达工地,准备下午两点开工。 赵明是一名水电工,目前在北京某建筑工地工作。他的一天算起来十分规律:每天早上六点半上班开工,11点半开始午休,然后下午从两点上到六点半。一天的工作后,能赚300多元。 即使是在室内作业,暑热也不可避免,赵明的不少工友已经历过中暑。 赵明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有工友喝藿香正气水解暑,但更多工友还是选择多喝水来预防暑热。“一下午就能喝一壶半到两壶的水,大概三四升。”赵明称。还有的工友甚至在脖子上挂着一个白色的挂件吹风,大家笑称,那是迷你空调。 此外,那些需要在室外工作的工友,为了尽量避开高温下作业,他们的工作时间会随气温调整。赵明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“在户外工作的,他们上班早,下班晚,中午休息时间长。”

摄影:胡楠楠

另一处,北京丰台某地修路的工地现场,两三个工人正在干燥的土堆上铺绿网。因天气炎热,地面出现了裂痕,一辆洒水车不停在路面上洒水。现场负责生产管理的张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洒水一方面是应环保要求,一方面是降温除尘。 因为工地施工进入尾声,还有两个多月就完工,只剩一些零星的道路未修,所以工地现场的工人不多,只有三个。再加上洒水车工人、挖掘机司机,总共大概还有八九个工人。不过高峰时期,工地工人将近有100人。 随着气温升高,工地也调整了工人的上班时间。“以前下午是一点半上班,现在改成了下午三点上班,七点到七点半下班。上下班时间都是随着气温调整。”张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“只要不影响工期,天气凉爽时工人就多干点,天气热时工人就少干点。” 如端午假期高温那两天,因高温预警再加上中考,工地停工了四天。“四天没干活,让工人们都回家待着去了。”张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“那两天跟汗蒸似的,这点活儿,也犯不上非大热天的干……”现场代班人员也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天气热的时候,工人们也可以干一会儿,去找凉快的地方歇一会儿。 除了随气温调整工作时间之外,工地也有其他夏季防暑的举措。比如,给工人们熬绿豆汤,发藿香正气水等祛暑物品。与此同时,工地每年夏天也有送清凉活动,比如送些藿香正气水、饮料、水果,甚至夏凉被这些物资,“不过今年物资还没到,已经准备了,需要公司批,大概一周时间到。”张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

工作日常,“不能因为热,就不送了”

对于高温,张望似乎并不在意。“热肯定热,最近哪天都热。但是也得跑(外卖)啊,不能因为热,就不送了。”张望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一边没停止手机上的游戏。 张望今年22岁,已经跑外卖三个多月。“每天从上午十点跑到晚上十点,下午两点到五点左右基本没什么单,每天跑完午高峰,吃完饭还能休息会儿。”张望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成为外卖小哥前,张望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广东的电子厂上班,每天工作12小时,两点一线。外卖这份工作,对他来说,相比电子厂更自由,赚得还多。“在电子厂工作时,吃完饭就上班了。”张望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对张望来说,跑外卖的收入高于电子厂。趁着等待时间,张望算了一笔账:在电子厂工作时,一个月能赚7000多元,而跑外卖,一天大概能赚300元,一个月能赚9000多元。 游戏再次开局后,张望匆匆总结道:总之是比之前在电子厂工作时要好。 对齐赫来说,跑外卖更像是一种体验。“就是想送,想干。看人家跑外卖,自己没跑过,就想体验体验。”他觉得,跑外卖这份工作还可以,工作时间不长,还自由,就看你能不能承受。 体验是一种有主动权的选择,而不少和赵明这样的户外工作者则不一样,因为生活他们没得选——他们不担心高温下中暑对身体的影响,而是担心这一天的收入。当《中国企业家》问起如果中暑怎么办时,赵明的第一反应是,“中暑了就干不了活了,干不了活一天工钱就没了。”

摄影:胡楠楠

“目前建筑工人大多都是50多岁,四十多岁的都很少。”张工也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他们一般是各自家庭的主力,一天赚300多元。而在建筑行业,像这种出苦力的工种,工资普遍是记工制。“你要休息一天,你这一天就没钱赚了。”张工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 工地上的洒水车还在不停地洒水。但即便如此,半小时前还泥泞的路面,再经过时已经全无洒过水的痕迹。6月29日,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,6月29日~7月2日,京津冀、豫中北、鲁西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7~39℃,局地可超40℃。这样的高温还会持续几天。 高温,对户外工作者来说,只是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一部分。(文中齐赫、赵明、张望为化名)

新闻热线&投稿邮箱:tougao@iceo.com.cn

。END。
标签: